《周生如故》埋著不少前後呼應的兩面刃,前面看起來幸福溫馨的橋段,在後面會讓人哭到聲嘶力竭,總之,把所有你在前期好不容易找到的糖,全都反噬成血。本劇的細節不少,以下整理幾個毀滅性的細節,每一個都一刀戳到我的痛點。
王軍回來了
「王軍回來了。」第1集,聽到這句話的時宜開心的不得了,與周生辰一起眺望燈火通明的西州城。
「王軍都回來了,你為何要留在平陰?」第24集,時宜回憶起周生辰,卻只是獨自一人面對冷清、陰氣又重的宮殿。
用命守護的捷報
第2集,時宜未入王府前,對周生辰最初的認識,便是他足以流芳百世的戰績。周生辰用命打仗換來的捷報,時宜總是用命守護著,第24集,燒毀周生辰送給她的捷報與血書時,便暗示她不想苟活了。
在周生辰被誣陷為謀逆之臣後,為他發聲的人也大多難逃一死,彷彿這世界所有人都忘了披肝瀝膽的小南辰王,但是時宜全都記得。
沒有送出的石榴
周生辰知道時宜喜歡吃塗林石榴,平定金榮後,逛街看到石榴,想送入宮裡給時宜,他一如既往拿起塞在胸前的布擦拭石榴,而這塊布後來被他拿來書寫遺言,也就是時宜收到的「辰此一生,不負天下,唯負十一」。
無法送出去的石榴,不再出現的周生辰,未能展開笑顏的時宜,一脈相連,發現這個細節真的會讓人備感痛心。
荒廢的南辰王府
本劇的最後,將所有人世間的美好徹底消除,周生辰的長辭,象徵大愛與仁義的殞滅,此後亂世再起,百姓難逃流離失所,而少了小南辰王與十一個徒弟的南辰王府長滿雜草,唯牆上文字與藏書樓的書籍被保留下來。
原本說好,時宜學成時把〈上林賦〉續寫完畢,但如今兩人皆已死去,牆上仍停在周生辰所寫的色授魂與,心愉於側。這一生,周生辰和時宜的戀情,就像未寫完的〈上林賦〉,留有遺憾。
時宜初入王府,便對藏書樓充滿興趣,周生辰於是把藏書樓的鑰匙交給時宜,時宜把象徵嫁妝的漼氏藏書搬到王府,填滿有空缺的櫃子,在出嫁給劉子行前,時宜將鑰匙歸還給周生辰,與起初相比,裡頭多了時宜的「嫁妝」,這樣一想,也算把自己嫁給周生辰了吧。
佛教意象
《周生如故》裡有不少佛教意象,周生辰將流民安置於伽藍寺,因流民過多,而決定建新寺,時宜起名為青龍寺,原因是娘曾說爹看破紅塵於青龍寺修行,但她多年來都沒有找到青龍寺,周生辰同意了這個名字。
同行的徒弟提議建前院、後院、四大天王殿、十王殿、羅漢殿,青龍寺就像是王府這個大家庭裡,每個人內心的桃花源,然而,最後眾人先後離世,留下年老的謝雲重返舊地,想起西州已無至親,物是人非,格外感慨。
周生辰曾多次提起具有靈性的動物,代表他也是個仁慈之人,帶時宜去白馬寺,說起高僧在臘月時,會往盆內裝水,以免鴿子喝不到水,「鴿子非常有靈性,冬天就喜歡躲在寺裡。」
謝崇過世,消息未傳回西州的時候,周生辰觀星明顯看到了異常,卻說自己沒看到什麼,向徒弟解釋「佛祖曾多次化身鹿王,救助世人,牠們是最有靈性的動物。」
佛教中,有花開見佛一說。王府裡便能見到蓮花,而周生辰的人品就彷彿來人間歷劫的佛祖。由和尚蕭晏替周生辰收屍,意味佛祖都為他悲憫。桓先生送給時宜的蓮花於臘月開花,或許在暗示周生辰受蓮花接引,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。
全劇評論
《周生如故》著實是極為悲傷的雋永史詩,在講時不我予與體制所逼,一群頂尖的人向時代發聲,但最後失敗了,對於容易被家國情懷感染的觀眾如我,即便收看完好一陣子,想到周生辰還是會有一股難捱湧上心頭,「周生辰」三個字,本身就是一種情緒。
看完本劇,我有好一段時間在懷疑從前讀過的歷史,史書上的好皇帝真的那麼好嗎?史書上的奸臣又真的那麼壞嗎?歷史多由掌權者定論,為了一己私利或是囿於成見,編撰出違反史實之人,恐怕還真的不少。
最後,我認為本劇已經很不錯了,演員演技精湛,畫面乾淨漂亮,人物各個立體,毫無拖戲成分,整體富有古典韻味,雖然結尾悲傷,看完心情會很差,但還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嘗。
不過,還是有可以更好的地方,以下就個人一些淺見和私心,像是小時宜在王府裡的片段多一點、楊邵挾持時宜到南蕭的劇情再更有邏輯一點(我覺得整個挾持過程真的很突然很牽強)、漼風和宏曉譽的愛情線多一點鋪墊、宮中內鬥再花招百出,更難猜測一點,會讓整體劇情更為精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