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

《記憶砌成的石階》閱讀筆記

書籍資訊

書名:記憶砌成的石階:翻越關門,布農丹社歸鄉路
作者:雪羊
出版社:寶瓶
出版日期:2023/07/26

閱讀摘要

  • 布農族遷徙歷史背景
    19世紀中後,一支布農族人遷徙至內本鹿定居。
    1941年,發生內本鹿事件。
    1942年,日本人將部落強遷至台東桃源村、鸞山村一帶。
  • 布農族年輕一代對於內本鹿感到陌生,霍松安家族在2002年試圖進行「內本鹿回家行動」,卻因違反《森林法》而困難重重。
  • 花蓮縣文化局主持了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,一行人即將展開為期十天九夜的回家行動,從花蓮馬遠部落→拔子山→關門古道→南投丹大,回溯祖先從南投遷徙到花蓮的過往。
  • 現今布農族有五大社群巒社群、卡社群、卓社群、丹社群和郡社群,文化和語言各有差異,而此次參與的成員們隸屬於丹社群。
  • 布農族家族成員的加入是透過儀式,而非血緣,換而言之,必須學習布農族文化,才能真正成為部落的一分子,否則就只是身分證上多註記個傳統布農族名字而已。
  • 「回家行動」沿途驚喜不斷,映入眼簾的是清代提督張兆連率兵開鑿的石階、馬太鞍溪底一帶的紅檜分布核心區、台灣杉天然幼苗、水鹿、山豬挖洞的痕跡、登山者留念的字跡等等。
  • 過去政府要求原住民上山前要事先登記欲狩獵的動物物種和數量,其實觸犯了「布農族打獵前要安靜出去,不能多說什麼」的禁忌,現在政府將規定改成事後報備,可見公部門對於原住民文化與山林共存的努力。
  • 傳統獵人與資本主義社會的觀念有著頗大的差異,傳統獵人以夠用就好的心態打獵,也讓生態得以永續,與現代社會的予取予求,產生強烈對比。
  • 「回家行動」路程中一波多折,例如作者本人被螞蝗咬到、同隊女性的生理期報到,又因為當時是2022年四月疫情嚴峻之期,使得他們成為在丹大吊橋下進行Covid-19快篩的隊伍,有些隊員甚至呈現陽性反應,但也因為身體不適,更能體會祖先跋山涉水的艱辛。

閱讀心得

《記憶砌成的石階》是雪羊出版的第一本書,內文只有86000字,輔以150張圖片,薄薄一本而且簡潔易懂,我讀到後記才發現它也可以說是雪羊就讀台大新聞所的畢業論文。

會閱讀本書的理由很簡單,因為我是追蹤「雪羊視界」粉絲專頁數年的一員,也曾經在三年前聽過雪羊的講座,還像個小粉絲一樣,在會後跟他要合照,當時我就在想,如果他出了書,我一定會好好閱讀。

《記憶砌成的石階》不是一本單純紀錄登山過程的書籍,我覺得串穿全書的核心其實是「尋根」,那是一種探訪老家、梳理歷史、薪火相傳的感動,畢竟,有些尚未被滅絕的遺跡,要趁我們還來得及的時候,去回溯、去重建。

不禁在想,「回家行動」的成員們或許就如同當年遷徙的布農族祖先吧,縱使互不熟識,也都願意互相等待與照料,這點幾乎別於現今為了湊交通費而生的網路登山自主隊。

即便照片裡的衣著和裝備都染上了現代科技,但是藉由本書的字裡行間,總讓我頻頻感受到專屬古老部落的溫暖。